2010/04/16
清大中科週(轉載)
談中科與干擾講座的現況
中科三期:取決於社會與宿命的環境議題
中科的問題牽涉到非常複雜的層面,單就環境汙染的部份最嚴重的是廢水管線滲漏引發的水汙染、懸浮粒子超標的空氣汙染以及廢土不當處裡引發的重金屬汙染;另外中科三期因為工業用水不足的關係要加蓋淨水場,並準備在地質不穩(斷層帶)的地方進行越域引水的工程,這部分直接就產生88水災小林滅村的前例的威脅,以上是環境汙染的部份;但后里的居民會直接面臨一個更直接的兩難的狀況就是,一方面農民在長期低收入的狀態之下無法再去宣稱農產品被汙染,否則就會直接切斷當地的生計,而針對人體的健康風險評估的訴求其實又很輕易的可以在法律程序中找到漏洞合法化,最根本的廢水、廢土處理的工程仍然不會在合法化的過程中被進行。
在這樣的狀態下,中科的問題似乎只有可能期待一個更強勢的力量(國土法、產創條例法)由一個更全面的法令去扭轉現況;但歷史告訴我們的經驗事實上是幾乎不可能由政府主導修法去產生這樣的改善。另一方面,這起議題在媒體的簡化報導之下,以及並沒有立即、顯著的汙染案例的狀態之下,整起議題跟整個社會大眾的距離事實上越拉越遠,而這個距離會更快速的造成群眾關懷的消減;這部分事實上已經有無數的社會運動前例作為慘痛的教訓,當社運的行動面對的是社會大眾以及媒體的同時,其實就已經預告了整起運動的失敗結果,當社運的操作進入媒體機制的同時,除非它可以找出一個施力點是與大部分的群眾切身的立即問題,否則這些行動永遠不可能在曝光後得到更進一步的回應。
所以在這裡,中科的關懷如何從我們自身有效的擴散出去會是一個非常艱難的問題;它涉及更複雜的操作方式:如何提問、對象是誰、如何操作?而當我們第一階段行動是在藝術學院內部進行,我們必須找到藝術學院內部真正會關心或感興趣的問題,也就是中科除了做為一個不乾淨的真相以外,它到底可以在學院內起什麼作用?他必須用什麼角度去分析才有辦法挑起我們的關注?
如何失焦及如何聚焦
2.藝術操作如何作用?
目前第一階段我們進行的一項工作,就是談藝術問題之前先談基礎認知,也就是基地分析,而這個分析並不會只是建立在大眾媒體釋出的資訊以及文獻的閱讀之上,而是透過一個更具有身體感的操作方式—或說社運團體熟悉的運作模式進入已形成的訊息圈內,透過社群的連結去取得我們自身對於這個議題的一手觀點,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重新去分析過濾可能碰觸的到的問題,重新定義每個問題的價值,而這些問題的價值最獨特的是,他在第一時間會對我們自身產生作用,它可以在內部產生一個能動的能量,而不是對外部、對農民、或對環境議題。
社會運動如今處於一個很兩難的狀態之下,我們透過對於媒體以及文獻的觀察會發現,絕大部分從外部進場的社運份子很難長時間保持在一個很激情的狀態裡;當你持續認知到一件事情就是說,我們的訴求完全沒有任何機會實現的同時,這些激進份子會被迫在這個訴求的過程結束後退場,除非這個議題可以往上一步提升到學術知識的層次,否則這個議題就會很快速的被媒體取消,或均質化。更進一步的說,如果這樣的社會議題可以維持一點基礎的它自身的籌碼的話,不會在居民內部產生,而是會在外部的學術領域裡存在。在這樣的思考下,如何(在不同的操作型態下)延續議題的能見度,就會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如何讓它可以維持在一定程度活力的狀態裡就會是一個更迫切的問題。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開始討論,什麼樣的行動可以同時具有議題的能見度以及行動自身的藝術專業,即內外兼備的價值?我們選擇在學院內部舉行講座,那麼我們應該要對講座的觀眾與我們自身有何期待?而在講座之後第二階段的創作計劃又可以取得什麼樣的觀眾與資源?這些努力有沒有可能真正讓某一種社群成型?
目前的干擾講座事實上維持在一個靜態的狀態裡,目前的活動其實都還在一個很基礎可以預期的狀態下被看見,事實上這部分是有危險的,萬一干擾學院自身一直沒有一個強烈的內部的問題爆出來,這個架構就很可能會更快速的被一些外部入侵的問題取代進而轉向;但「干擾」一詞其實必須維持在一個執行狀態裡才有辦法把這個社群的架構延續下去,就是說這個架構他必須在最初的論述生產的過程之中開始有一種運動,無論那個行動是發生在觀眾身上、或我們自己身上、或我們其中某個人,他事實上就是一個有沒有可能生產行動的賭注,也就是說有沒有真正的創造性的運動可以被誘發,而這個藝術操作如何在社會的介面裡產生作用,甚至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2010/03/26 干擾學院拜訪后里
20100326干擾學院訪后里 from Yeh Chen-Yu on Vimeo.
2010/03/26
干擾學院跟隨著反中科熱血青年們拜訪后里
在受到政府、財團、利益以及污染壓迫利誘之下
后里鄉民只能噤聲不語
但仍然有一群勇敢的農民挺身反抗!
2010/04/14
干擾講座X邪邪文創完整版場次出爐!

2010干擾講座活動時間表
【干擾講座】
4/26(一) 14:00-16:00 拿起吉他打游擊《從反中科唱起》巡迴談唱會─農村武裝青年阿達主講 余國信與談
4/27(二) 13:00-15:00 為何干擾主流論述體制?─朱政騏主講
4/28(三) 13:00-15:00 我在三鶯部落上的社會運動課─江一豪主講 三鶯部落自救會成員與談
4/29(四) 16:00-18:00 從吃開始的革命--248農學市集─楊儒門X李建誠
4/30(五) 14:00-16:00 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王育麟主講
5/03(一) 15:00-18:00 探索「文化右腳」與「政治經濟左腳」開步走的可能性─台灣公共化協會(姚欣進、林佩穎、陳坤生、謝宏偉、潘欣榮)
5/05(三) 15:00-17:00 運動中的影像力量--談紀錄片與社會的關係─黃淑梅主講地點: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館F215教室
【電影放映】
4/28(三) 18:30-22:30 《寶島曼波》放映
4/29(四) 18:30-21:30 《如果我必須死一千次─台灣左翼紀事》
放映地點: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館F215教室
【讀書會】
4/21(三)18:30-21:30 吳音寧《江湖在哪裡?》,裸現的藝術問題─ 陳璽安、黃慧瑜導讀 (無讀本者亦可參加)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館F306教室
【邪邪文創 】口耳相傳 fun in
邪邪文創嘗試用一種邪邪的角度來看待文創產業,在這個高度經濟掛帥的島嶼,每當一項商品掛上文化+創意+產業的政治標記,馬上就與景氣繁榮連在一起。然而,既然文化是當下生活的一部分,創意的累積也不僅是靠你自己(或純粹自嗨而已),產業的回饋能不能涉及公共利益!在太過習慣以交換價值來衡量購買力(purchase by cash, money is power)的資本主義社會裡,能不能有其他的經濟邏輯?消費行為如果是真的需要才參與(purchase by need),透過使用價值的延續我們便可以保存意志力(self-controlling is will power)。獨享或分享究竟怎樣想比較有樂趣,快速失憶或記憶猶新不再是腦容量大小的問題。邀請你來玩、來感受、來熱血沸騰,邪邪文創企圖打開的不只是你的眼睛,更想讓你視線所及之處都充滿身體的吸引力!當創造共同經驗的時刻來臨,終於拋開冷漠,挑戰青春無敵~~~邪邪文創就是要播錯片(不要搭錯車喔!)
4/23(五)19:00《做的有格調》
4/30(五)19:00《畸形攻略:Chicken type》
5/05(三)19:00《愛情騙子》
5/06(四)19:00《沒有海洋公園》
5/07(五)19:00《必修(理)》
地點:請洽干擾學院或自行尋找美術系看得見星星的地方
純做口碑正無關利潤,好康道相報
2010/04/13
5/3(一)15:00~18:00探索「文化右腳」與「政治經濟左腳」開步走的可能性
在閱讀干擾講座時間表後,公共協的夥伴們建議:在我們之前的場次,已有許多經驗豐富的藝術家、運動者在討論藝術在運動中的實踐,所以我們期盼配合這總體方向,進一步探究「左翼運動與文化實踐」之間 的根本性、創造性的關係。
首先,報告人將從文化理論、文化社會學理論資源,來分析文化的意義。其次,報告人將反思當前台灣左翼社運的困局,以釐清文化領導權與社運力量發展之間的關 係。其三,報告人將在上述兩方面的論述基礎上討論左翼運動之文化實踐,包括其對主流文化批判活動與左翼文化自身的建構等等。
接著,以「『我懷疑你是要偷渡』跨國資本主義流動下的帝國邊境」為實例,來與前述論述進行對話。
最後綜合討論,將具體討論左翼運動中:「文化右腳」與「政治經濟左腳」,如何兼具兩者,一起開步走!
潘欣榮
林佩穎
潘欣榮
謝宏偉
陳坤生(Five)
4/16~4/17 2010台灣無宅運動 夜宿凱達格蘭大道 (轉貼活動訊息)


4/16(五) 下午3:00 開始
2010台灣無宅市民運動
由這次干擾學院的講者 朱政騏 發起的活動
主要訴求:
1. 貫徹執行房屋稅分級制
2. 政府提供低價公民住宅, 只租不賣
3. 你徵地, 我佔屋: 抗議產創 特許財團徵地
活動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
會提供帳篷,讓人夜宿總統府,也會有一些表演節目
活動相關資訊請密切觀察 朱政騏的facebook
關於高房價問題的相關文章 :
住宅作為基本人權/朱政騏
http://http//www.wretch.cc/blog/chargechu/21351724
德國讓人民買得起房子/劉明德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40200142,00.html
走出供需法則的住宅政策 /夏鑄九
http://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33100124,00.html
2010/04/11
4/29(四) 16:00-18:00 從吃開始的革命! 248農學市集─楊儒門X李建誠

講者:楊儒門X李建誠
時間:4/29(四) 16:00~18:00
地點:美術系館F215教室
甚麼?吃也能革命!!
你了解你餐桌上的食物從哪裡來的嗎?
這幾年來最夯的樂活、慢食、生機飲食、無毒農業,又各自代表甚麼意義?
為什麼總是聽大家說現在種菜非噴農藥灑肥料不可?如果這樣,我們又該如何才能吃得健康?
台灣農業部門佔總就業人口的比例,1960年以前超過50﹪,到了2007年降至5.4﹪,農業在GDP中所佔比例由1950年代超過30﹪,降到2007年為1.45﹪,所以我們有很多人,家裡曾經都是務農的,那你想更了解阿公阿嬤的種田往事嗎?
每個人都需要吃才能活,藝術家當然也需要吃才有力氣做作品!而"吃"這件事的學問可大了。248農學市集要跟大家說的,不只是吃得更健康,吃的更公平正義,還要跟大家討論,我們該如何不只是被動的被"餵食",而是主動的選擇"吃"。曾經有人說,槍桿子和筆桿子可以改變世界,這次的講座,楊儒門跟李建誠要從他們對台灣農業的觀察,以及他們致力發展的248農學市集的經驗談,並且切入分析目前正在火線上的中科三期&四期問題,來跟大家分享,如何用"吃"來改變世界!